《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点明了时间、地点和季节。“空山”二字描绘出山中的静谧,“新雨后”“晚来秋”给人清新、凉爽之感,为全诗营造出空灵的氛围。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通过“明月”“清泉”等意象,以静中有动的描写手法,勾画出一幅清幽的山居秋夜图,明月洒下清辉,清泉在石上流淌,动静结合,意境优美。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以动景进一步丰富画面。竹林中传来欢声笑语,荷叶纷纷向两旁分开,原来是洗衣女和渔舟归来,富有生活气息,从侧面表现出山居生活的和谐美好。
-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化用《楚辞·招隐士》中“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反其意而用之,表达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喜爱,愿意归隐山林,远离尘世喧嚣。
创作特点
-诗中有画:王维以画家的眼光和笔触,对景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描绘,如明月、清泉、翠竹、青莲等,组合成一幅色彩清新、富有层次的山居秋景图,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
-动静结合:诗中既有明月照松、清泉流石的静态描写,又有竹喧、莲动、浣女归、渔舟下的动态描写,动静相互映衬,使画面更加鲜活生动,充满生机。
创作背景
-政治环境: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被李林甫等排挤罢官,朝政日趋昏暗,王维的政治热情冷却,对政治抱着消极的态度,萌生了退隐之意。
-生活状态:开元二十八年,王维在终南山构筑了别墅,开始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让他有更多机会接触自然山水,为其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也使他更加向往和享受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由。
-思想倾向:王维受母亲影响,信奉佛教,思想日趋消极,内佛外儒成为他的主要思想。他在山水自然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寄托,《山居秋暝》正是他寄情山水、崇尚恬静淡泊生活的体现,也表达了他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政治环境
-对官场的厌倦:张九龄罢官后朝政的昏暗,让王维对官场斗争和黑暗现实心生厌倦。诗中描绘的清幽、宁静的山居环境,与污浊的官场形成鲜明对比,借此表达他对官场的失望与逃离之意。
-向往归隐:在朝政混乱的背景下,王维渴望摆脱官场的束缚,寻找心灵的净土。诗中“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明确表达了他愿留居山中,享受隐居生活,远离尘世喧嚣的愿望。
生活状态
-享受隐居之乐:半官半隐的生活使王维能充分领略山间的美景和宁静,诗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句,细腻地描绘了山居的清幽雅致,流露出他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与享受。
-感受生活之美:“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现了山民的生活场景,富有生活气息,体现出王维在隐居生活中,对这种质朴、和谐生活的欣赏,反映出他在山居生活中的平和、愉悦心境。
思想倾向
-追求心灵宁静:王维的佛教信仰使他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诗中山居的静谧氛围,以及自然景物所呈现出的空灵之美,都与他的佛教思想相契合,表达了他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宁静、摆脱世俗烦恼的精神追求。
-坚守高洁品格:佛教的修行和对自然的热爱,让王维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和品格的坚守。诗中所描绘的纯净自然世界,也象征着他内心的纯净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暗示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要在自然中保持自身的纯洁与高尚。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综武之染上了曹老板癖好 穿书后和上京第一纨绔HE了 谁规定剑仙就不能搞笑? 我在网王世界当团宠 僵尸:茅山小富翁,馋哭九叔 大秦:我助始皇成就万古帝业 穿越东京,我为大天师 千年青蛇八岁娃 CSGO之爆头反馈系统 携众美争霸业 明末小道 小哭包的大领导 我成为小智的金手指 多子多福,从穿越段正淳开始 综影视:想穿就穿 诡异降临,开局烧万亿冥币成神 大奸臣当道 出狱当天,前妻的靠山跪在我面前 在爱情公寓的搬运工 饿殍: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