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对于捕风捉影的消息确实很难站稳脚跟,但是萧策借助了前段日子赫连洺他们来彩云帮忙查案而引起的骚动,趁机把风扇大,让它刮到南国和牧原。
牧原人生性多疑,尽管对消息半信半疑,但是对彩云在追捕南国乱贼的消息不敢轻易不信。
毕竟萧运紧张得将京都城门都封锁了,定是狡猾的南国人拿到了萧运的什么大把柄,逼得萧运狗急跳墙。
而影响他们信念的关键一点是,彩云还没有传出捕获南国贼子的消息时,萧运被宣布愧对祖宗自我了结了。
牧原王在位多年,对彩云的萧运多少了解一些,认为萧运绝对不可能那么想得开,定是被人所害。
萧运贪生怕死,又容易一惊一乍,怎么可能对自己狠得下心。
经牧原王一分析,有牧原臣子大胆猜测:“莫不是萧运是被迟迟没抓到的南国人给杀了?因事发突然,怕将事实说出会引起动乱,所以才说他因愧疚而自尽。”
能从消息中引申出这种想法的,真乃奇人。
奇人这么说有利于萧策,无异于帮萧策迷惑了牧原人的脑子,指引他们脱离正轨,越想越歪。
彩云和南国对比显得弱一些,打起来稍微轻松一点,因为南国一直兵强马壮年年操练士兵时刻做好战争准备。
稍微有点脑子的人分析之后都不会弃彩云而攻南国。
牧原百姓喜爱他们的公主漓茉,漓茉在彩云过得不好传到他们耳朵里,尽管不爱战争也不会有怨言。
因为受欺凌的可是他们爱戴的公主。
牧原王深知此理,思来想去都没有比利用漓茉出兵更好的法子,既能得到百姓支持保持内部安定又能攻打朝思暮想的彩云。
他早早就把这个看似十分正义的旗号在国宣扬,顺道征兵,所以国内百姓知道漓茉在彩云的事。
但是世事难料,谁能未卜先知知道萧运去的那么突然,紧接着爆出漓茉被南国人刺杀的消息。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况是战争之前,牧原对消息更是敏感,百姓听说漓茉出事以后,扬言要为漓茉报仇。
愤怒之下容易失去理智,皆把矛头向着南国,完全不给南国辩解的机会,南国使臣来一个,他们杀一个。
城门都不让进。
牧原王虽有顾虑,但是百姓情绪高涨,他迫于形势必须要先转向南国,不然会激起民愤,引起内忧。
攘外必先安内。
南国那边得知消息,慕容安听大臣建议接连派了不下五个使臣赶向牧原想稳住他们的心再详查给牧原一个交代。
但是听说牧原毫不留情地连杀南国使臣,南国百姓听说以后顿时气愤不已,说牧原是蛮人,不懂思考只会做野蛮的事。
跟野蛮的人没什么好说的,从没怕过牧原。
牧原叫战,他们应战就是。
但是慕容安不肯同意,因为这明摆着是彩云的萧策在挑唆他们和牧原的关系,事情都没弄明白,贸然开战太草率了。
一旦开战,就会有伤亡。
把事情调查清楚再做决定也不迟,不能拿生命去开玩笑。这是慕容安的意思,但是朝臣们不赞同就算了,还抗议起来。
南国朝臣中有不少的一部分至今怀疑慕容安的皇位名不正言不顺,但他们不明说只在政事上和慕容安唱反调宣泄不满。
可慕容安的皇位的的确确是先皇发自内心传给他的,只可惜先皇传位的时候没有大臣在,只有伺候的人和慕容安。
正因为没人亲耳听见,所以慕容安才觉得苦恼,明明就是名正言顺,反而弄得像他精心筹谋篡取来的。
且不说慕容安怎么想,明眼人一听都知道部分朝臣话语间夹枪带棒存心跟慕容安作对,旁人听了都不舒服,何况是慕容安本人。
但是慕容安考虑到那些对自己持有不满的都曾经是辅佐先皇的得力臣子,杀心一起再起,但不忍真的下手。
现在是在讨论战争,那群老臣毫不迟疑地就让慕容安应战,让慕容安很是恼火。
慕容安已经把战争会引发的很多消极问题都和他们讲了,老臣就是老臣,脑子与其他人比格外顽固,怎么都听不进去。
南国和牧原开战,无论谁胜谁负,彩云都毫无损失。
本来锅就是砸彩云头上的,突然栽给南国算是什么意思,南国和彩云多年的友好看来萧策是不想要了。
可萧策料准,南国没有那个能力同时和两国开战。
牧原又咄咄逼人一再杀南国使臣挑衅,南国不可能置之不理跑去攻彩云。
萧策真是厉害,给慕容安摆了一道移花接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