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他必定又在谋划着什么,而这些死士到了他手上,也定是有去无回。
墨三着实有些肉疼得紧。
留在赵国的墨家分支那些人,一个个把钱看得比什么都重,不花足了钱,他们才不会将死士送过来。而墨三手头剩下的那些金,却是要用来召集墨氏子弟的,总不能全都花在买死士上头。
所以,墨三才会对极力游说桓子澄,试图让他放弃那些剩余的死士。
听了他的话,桓子澄面色安然,唇角微动了动,道:“待八、九月间,先生自可知晓。再,明年春时,至晚夏时,亦会有变化。”
墨三闻言,面上的神情便有些不大自在。
推命定理、风水堪舆,这本应是墨氏最擅长之事。然而,在桓子澄的面前,他却拿不起这个架子来。
墨家最精华的机关堪舆之术,早在三十多年前便失传了,就算还有那么一两个知晓此道者,亦只是通而不精,连普通的术数都比不过。
而在这些事情上,桓子澄却是比他这个墨家子弟还要在行,从最开始的寻宝探秘,再到之前的布局行刺,乃至于此刻对未来诸事的隐约预判,在在皆强出他墨三许多,似是比他这个墨氏子弟还要更像墨家人。
“如此,倒是我多言了。”墨三自嘲地笑了笑,一双和善的下垂眼却死死凝在桓子澄的身上,眸中锐意直若针尖,“却不知,郎君之言,应在何处?”
今年八月或九月会生何事?
还有明年春时至夏时,又会有什么变故?
桓子澄为何会如此笃定?
他接下来又要做什么?
一连串的疑问汇聚于脑海,令得墨三的神色变得极为肃然。
桓子澄却根本不曾看他。
他冰冷的眸光,直直抛向了不远处的那几竿修竹。
那一刻,他的神情,含了一丝极浅的倦怠。
“逢八者,大不吉;来年暖,宜起行。”淡淡地说了这十二字,他便站起了身。
墨三坐着未动,只专注地看着他。
桓子澄的身量极高,修长俊挺,远观如白桦,近看似碧竹,与他身上那种冷淡而冰寒的气质,极为相合。
可惜了这般俊美的容颜,终不免零落于这偏僻的辽西郡,如衣锦夜行,无人得知。
没来由地,墨三觉得黯然,顿了顿,方才想起送客。
“余物早已奉上,愿郎君诸事皆安。”直身而起,他向桓子澄缓声说道,语气中早不见了方才的质问,唯余一派平和。
除了那些死士之外,桓子澄还向墨家讨要了一种很罕见的毒针,也不知要用来做什么,墨三对此很是好奇。
不过他知晓,此时他再怎么问,也是问不出结果来的。
总归那处宝藏已然到手,桓子澄便是做下天大的事,也不与他相干。
面上带着淡淡的笑意,墨三向桓子澄揖手作别,态度已是恢复了最初的从容与客套。
桓子澄亦举手一礼,旋即便带着哑奴步出了院子,很快便穿堂过室,来到了门外。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qg8.cc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