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最有名的,是2000年的击破彩电价格的举措。
一定程度,这也倒逼生产厂家,不得不想方设法的降低成本,或者是在产品体系,采取差异化策略。
“我们做过测算,如果加未市的门店,我们的总投入,应该要超过5个亿,”财务总监很快给出了一个数据。
这5个亿,预计会超过全年的纯利润。
这话他没说,黄总应该清楚的,但他还是提醒了一下,“香港的监管机构,对市公司的要求很严,”
还是那句话,事物总是两面的,成功在香港市,成为国内第一家在香港市的家电连锁公司,固然让他的个人财富,迅速增值,但同时,也等于是为自己找了一个严厉的婆婆,很多事,不能像过去你们随心所欲。
“嘉盛自己的投入,不是只有两个亿吗?”有人问。
“另一部分,是厂家的折扣,我们的定价,和他们的定价,是两种不同的模式,”财务总监说。
这一次,这些厂家也是真的下了本钱的,而且,厂家们选择这么做,很有可能,和他们这些家电连锁公司的作为,不无关系。
“或者,我们可以和以前一样,到时直接把价格降到和嘉盛一样?”有人提议。
不和厂家商量,先降价的事,他们也不是第一次干。
这个提议,马遭到了大家的反对,主要是,现在这个时机还这么干,真不合适。
冯一平一向强调,不但要让用户满意,也要和供应商搞好关系,但是他们公司行事,还真不像冯一平,他们绝大部分精力,都用来讨好用户,为此不惜一次次的拿供应商开刀。
在阳春三月的时候,他们和格力的交涉,以失败告终,这会已经崭露头角的董女王,非常强硬,坚决不满足他们降低供货价的要求,于是,他们甚至对目前已经是国内空调业的老大的格力,发出了清场令。
在今年的金秋时节,他们在没有通知供应商的情况下,他们启动了一次让供应商跳脚的促销计划,抛开厂家的建议零售价,将在售商品的挂牌价,全部调整为进货价。
这样单方面的举措,当时引发众多供应商不惜公开向他们宣扬,要罢售。
这事,不过是刚刚解决好,这个时候,再来一把?那怕是真的会让那些生产厂商耗尽耐心。
客大欺店,也得有个限度不是?
“全面较后,我们的价格差距,有多大?”黄总进一步问。
“平均在30%以,”下属回答。
这个30%里,有一部分,是因为嘉盛的补贴产生的。
还有一部分,是物流方面的成本。
按嘉盛商城的模式,目前家电厂商在大城市的销售,只用移库最多2次,一次是从厂家的仓库,到嘉盛的转运心,再从转运心出来,直接送到用户手。
但是按他们的模式,家电从厂家到消费者手,平均要移库6到8次,这自然会产生更高的损耗和费用。
但这30%的差距里,更多的,是他们公司自己产生的。
之前那三十多家供应商,想联合起来,再敲嘉盛一把,是一种很典型的店大欺客的行为。
但是说起来,他们自己,也是挺可怜的,尤其是在和这一南一北的两家家电连锁巨头合作的时候,经常性的被欺负的全无反手之力。
从世纪90年代期开始,消费市场开始由物资短缺时期的卖方市场,转向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像他们这样的家电零售巨头,自然是所有的家电生产商,重点合作的对象。
一个简单的逻辑是,要想获得良好的销售业绩,得占据卖场的黄金位置,而这需要交纳更多的费用——是所谓的进场费,这样的事,一开始,甚至是厂家主动做的。
这样的好事,谁会拒绝?
到现在,进场费一直是逐年加码,各种综合费用也在变着戏法地增加。
从合同内的选位费、架费、月返费、广告费、毛利补差等占用卖场资源的收费,还有合同外的开店费、赞助费、dm广告费、店庆费、节庆费……,等强硬征收的“苛捐杂税”。
你要销量吗?要吗?要交费。
这些费用,目前已经高达商品价值的20%。
尤其是总是坚持低价的黄总的公司,在消费市场,赚取的利润真的不多,公司的收入里,这些费用是大头,有几年,这些费用,甚至是公司净利润的几倍。
这也是那些家电厂家,对嘉盛商城如此心的原因之一。
在嘉盛商城开店,他们不用经过任何间商,目前不用交任何费用,也没有任何账期,现货现结,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而且,还能直接收到终端消费者最真实的反馈。
如果在嘉盛商城的销售做得出色,那绝对是他们的福音,他们终于在这些强势到有些蛮横的家电连锁公司之外,找到了一条出去,一个完全由自己控制的渠道。
“听说,很多厂家,在大客户部之外,已经专门设了另一个团队,负责嘉盛商城的销售,”
“大家再想想,看怎么应对好,”黄总起身离开这个又一次让他觉得有些挫败的会议。
他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差不多的,差一步而已,有时只是半步。
但看来这个冯一平的布局,领先自己的,真不是一两步,该如何应对,他现在也没有什么好主意。
他看了看外面的天,这个冬天,似乎特别寒冷。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end.js"></script></div>
</div>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qg8.cc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