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马克思没说过啊!
在马克思时代,讨论的是社会主义能不能实现的问题,而不是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的问题。
那么,苏联的社会主义要不要采用这种阶段式的划分?
这些理论家做不了主,只能继续上报,最终被送进了克里姆林宫。
林子轩不知道苏联的情报人员这么认真负责,也没想到座谈会上的内容会被送到情报机关,他只是随口一说。
他继续自己的莫斯科之旅。和冯程程一起参观各种沙俄时代的历史古迹。
莫斯科怎么说都是一个国家的都城,像中国的西安和北平一样,有着不同时代的遗迹。
两天后,他受邀参加了一次苏联作家协会举办的交流活动。
主题是中国和苏联两国文学界的交流,展示苏联革命文学蓬勃发展的新风貌。
林子轩看了与会者的名单,没发现自己认识的作家。
他知道的苏联作家不多,有些还没有从事文学创作,不少作家被驱逐到国外去了。
在1922年苏联发生了后来被称为“哲学船”的事件。
这一年,苏联开始有计划、有系统地驱逐知识分子。
1922年8月16日深夜,苏俄国家保卫局的行动队分别在莫斯科、彼得格勒与乌克兰地区展开了一次大规模搜捕。
搜捕的对象是当时俄罗斯最重要的大学教授、研究人员、工程师、科学家与作家。
整场搜捕一直持续到8月22日,共有225名高级知识分子被列入搜捕名单。
这些俄罗斯知识界的精英在经过审讯后分别乘坐两艘德国船被驱逐出祖国,去往西方,他们大多定居在柏林或者巴黎。
苏联当局认为只有清除他们,才能“净化俄罗斯”。
在这一时期,苏联对于这些**********的知识精英采取驱逐的方式,不像后来斯大林执政期间采取迫害的方式。
这是他们的幸运。
林子轩不认识这些苏联作家,这些苏联作家同样不知道林子轩是谁。
林子轩的书籍没有被翻译成俄文,他的小说不具有革命性,充满了资产阶级情调,在苏联根本无法出版。
这样以来,所谓的交流就成为一种形式。
苏联的作家们大谈革命文学,批判资产阶级文学,把西方的著作都批评了一番,只有那些赞扬或者亲近苏联的作家才能得到他们的好评。
林子轩没读过他们的著作,也就无从谈起。
他本来写了一篇稿子,想要谈一谈中国文化和俄国文化的渊源,看到这种情况,也就放弃了,而是说起了中国新文学的发展。
仅仅是泛泛而谈,他对这次的交流会不抱什么期待。
他们开会的地点在苏联的作家协会,交流会结束,有人带着林子轩参观作协的荣誉展览室,介绍苏联这个时期的著名作家。
展览室内挂着不少画像,每一位著名作家的画像下面都有他们写的书籍和获得的荣誉。
高尔基排在第一位,获得的荣誉也最多。
作协的负责人充满自豪的一个个作家介绍过来,其中有一位叫做扎米亚京的作家介绍的特别简短,只说了名字就结束了。
这倒引起了林子轩的兴趣。(未完待续。)